苹果与微信达成共识,小程序开发者需紧跟步伐调整策略

微信与苹果的关系:从对立到合作

  今年2月15日,微信登上了苹果App Store「社交」分类的主打推荐,推荐图还是小程序特有的「菊花码」。这让人不禁想起2025年,苹果和微信因为「赞赏」功能闹得不可开交。当时,苹果认为「赞赏」属于应用内购买,要抽成30%;微信则认为这是用户自愿赠予作者的行为,不适用抽成机制。双方谈不拢,微信甚至一度关闭了iOS版的公众赞赏功能。

  作为两大科技巨头,这件事引发了广泛讨论,甚至有人发起「微信和苹果二选一,你会选谁?」的话题。如今,双方的关系显然缓和了许多,苹果对微信及小程序的态度也变得更加清晰。

小程序:从「取代App」到「互补生态」

  2025年底,微信推出小程序,一度被认为可能取代App,与苹果形成正面竞争。2025年,许多小程序通过社交裂变快速获取用户,甚至按照App的估值模式获得巨额。然而,小程序的特点让这种模式难以为继,最终引发了「小程序寒冬」。

  如今,苹果和微信都更加清楚彼此的定位。小程序并不适合那些对性能要求极高的头部应用,比如视频、直播和大型手游。但对于低频应用来说,小程序有着天然的优势。

小程序的分发逻辑:去中心化与社交属性

  与App Store的中心化推荐不同,小程序的分发是去中心化的。它的最大流量入口是群聊和对话,微信的社交属性让小程序以更加分散、垂直和场景化的方式触达不同人群。比如,社区拼团小程序会在小区业主群中传播,大学生间会流行学习类小程序,休闲小游戏则会在各种闲聊群内刷屏。

  微信小程序产品负责人陈浩曾表示:「传统App生态中的二八法则可能并不适用于小程序,我们希望看到中长尾小程序的快速增长。」

小程序的价值:连接人与服务

  张小龙曾说过,做一个「操作系统」是每个程序员的终极梦想,这也是他推出小程序的原因之一。不过,小程序与传统操作系统已经完全不同。它诞生于微信、支付宝这样的超级平台,连接了个人消费者与细分场景和需求。

  小程序的出现填补了一些场景的不足。比如,内容电商可以借助小程序缩短交易链条,大幅提高成交率。它的核心价值在于连接,尤其是连接线下未被满足的需求。

小程序的未来:社交属性与线下连接

  最近,微信将「我的购物单」改为「好物圈」,用户可以看到好友推荐的商品。这再次体现了微信的社交属性在内容和服务分发中的重要性。对于者来说,微信小程序不会有集中的入口和强唤醒机制,刷量获得的流量可能会快速流失。

  对于新入局的者,商业和服务类领域是更好的选择。连接线下,是2025年小程序发展的趋势。小程序的特点是连接人和服务,而过去未被满足的需求,更多是在线下。

总结

  从与苹果的对立到合作,从「取代App」到「互补生态」,微信小程序经历了从质疑到认可的过程。它的去中心化分发逻辑、社交属性以及连接人与服务的特点,让它成为互联网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未来,小程序将继续在细分场景和线下连接中发挥重要作用。

© 版权声明
THE END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