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析产品推送的六大关键策略与技巧

什么是推送?

  推送就是产品根据自身目标,通过某个渠道在合适的时机和频率,把内容发送给用户。简单来说,做好推送就是要把“合适的内容”在“合适的时间”通过“合适的渠道”推送给“合适的人”。听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可不少。

推送的目的是什么?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推送也不例外。常见的推送目的包括:

  • 提高用户活跃度和粘性
  • 唤醒沉默用户,提升留存率
  • 增加产品功能和营销活动的参与度

  每一条推送都需要清楚自己是为了提升哪个运营指标,预期效果如何,目标用户是谁。同时,也要避免不切实际的期望,比如希望通过推送带来大量新增用户,结果反而因为过度骚扰导致用户卸载或退订。

内容怎么选?

  推送的文案非常重要,它决定了用户是否会点击。好的文案能通过几句话激发用户的兴趣,这需要多次尝试和优化。可以建立一个推送记录表,每次推送的效果,逐步调整。

  但文案再好,送达才是关键。特别是安卓用户,很多手机会自动拦截骚扰信息,用户可能根本不到你的推送。因此,推送前最好进行测试,调整文案以避免被拦截。有时候,为了确保送达,牺牲一些文案的吸引力也是值得的。

推送的时机怎么把握?

  时机比时间更重要,它包括了具体的时间和场景。比如,每天的10点、14点、20点通常是用户查看手机的高频时间,但具体还要根据你的用户习惯来调整。同时,推送场景也很重要,比如系统通知类的消息用户接受度较高,而营销活动类的推送则需要更谨慎。

推送频率如何控制?

  推送的频率要恰到好处,既不能让用户觉得烦,也不能错过关键信息。一般来说,运营活动类的推送一天不要超过2-3条,而用户行为相关的推送(比如物流通知)则可以更频繁。

  为了避免过度骚扰,可以建立用户体验保护机制,比如限制每个用户每天接收的推送条数,或者根据消息的优先级进行筛选。

渠道怎么选?

  推送的渠道主要有App内通知、、微信模板消息和邮件。不同渠道有各自的优缺点:

  • App推送:覆盖面广,但需要用户授权通知权限。
  • :覆盖面高,但触达率和点击率较低,容易被拦截。
  • 微信模板消息:触达率和点击率较高,但覆盖面有限。
  • 邮件:目前使用较少,效果一般。

  选择合适的渠道,或者综合使用多个渠道,才能最大化触达用户。

如何找到合适的用户?

  推送的关键是找到“对的人”,这就需要精细化的用户运营。建立用户数据库,给用户打上各种标签(如性别、年龄、兴趣、行为特征等),每次推送时通过这些标签筛选目标用户。一开始不需要做得太复杂,可以逐步迭代优化。

推送后的效果如何评估?

  推送完成后,一定要复盘和数据回收。记录每条推送的应发人数、实发人数、点击用户数等核心数据,并与行业数据或自身历史数据进行对比。通过不断优化,逐步提升推送的精准度和效果。

推送前需要注意什么?

  推送一旦发出就无法撤回,影响范围也较大,所以推送前的测试和风险把控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指定用户进行测试,或者限定版本进行推送,确保文案和内容无误。同时,正式服的推送权限也要严格管理,避免测试信息误发到正式用户。

总结

  推送是产品运营的重要手段,但要做好推送并不容易。从明确目的、优化内容、把握时机、控制频率,到选择合适的渠道和用户,每一步都需要精心设计。同时,推送后的效果评估和风险把控也必不可少。只有不断优化,才能让推送真正成为提升用户活跃和留存的有效工具。

© 版权声明
THE END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