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点餐的普及与功能逻辑
扫码点餐如今越来越常见,几乎成了餐饮行业的标配。你有没有想过,这背后的功能逻辑是什么?简单来说,扫码点餐就是让顾客通过手机扫码自助点菜,点菜信息直接传到商家的收银系统和后厨。这样一来,商家可以根据小票快速备餐,既提升了顾客的点餐效率,也优化了商家的服务流程。
在当前的餐饮服务体系中,堂食和外卖是两大核心业务。扫码点餐主要解决的是堂食场景中的线上点餐问题,让顾客和商家都能省时省力。
扫码点餐的商家后台功能
根据商家的经营模式和场所不同,扫码点餐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不提供固定桌位的商家(比如快餐店),另一种是提供固定桌位的商家(比如正餐厅)。这两种模式通常不会同时存在,商家只能选择其中一种。
取单点餐模式
取单点餐适用于茶饮、快餐等商家。顾客到店后,通过微信扫码或搜索进入小程序点餐,下单完成后凭取单取餐。这种方式还可以结合叫屏等硬件设备,提供更立体的服务体验。
针对一些特殊场景,比如顾客预估1小时后到店用餐,商家可以开启“预点单”功能。顾客可以提前下单并支付,预约到店取餐时间。这种模式下,商家会根据“取单”数值和“预点单”时间优化备餐顺序,进一步提高效率。
扫桌码点餐模式
扫桌码点餐是线下点餐场景中比较复杂的一种,通常适用于提供固定桌位的商家。顾客扫码后,服务员会根据桌码送餐上桌。
在扫桌码点餐业务中,桌码是核心。商家后台的“桌位管理”模块用于设置门店的桌位区域、类型和具体桌位信息。每个桌位都有对应的小程序码,方便顾客扫码点餐。
结账模式的选择
扫桌码点餐的结账模式分为“先吃后付”和“先付后吃”两种。前者支持中途加菜,后者则不支持。
“先吃后付”模式下,顾客提交订单后无需立即支付,可以随时加菜。订单进入支付环节后,系统会统一计算信息。这种模式适合提供正餐服务的商家。
“先付后吃”模式则更简单,顾客点餐后需立即支付,商家才会开始备餐。这种模式适合快餐或简餐场景。
点餐模式的多样化
商家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关闭多人点餐、开启多人点餐或拼桌模式。关闭多人点餐时,桌位被占用后其他人无法扫码;开启多人点餐时,多人可以共同点餐;拼桌模式下,不同顾客的订单完全,仅桌位共享。
其他实用设置
商家后台还提供清台设置、就餐人数设置和餐具费设置等功能。清台方式可以是手动清台或支付后自动清台;就餐人数设置可以限制最大用餐人数;餐具费则根据就餐人数自动计算。
总结与展望
扫码点餐虽然已经根据实际业务做了很多细分,但实际场景中仍有更多细节需要优化。比如,即使提供扫桌码点餐,商家也可能需要支持堂食打包外带服务,这时就不能强制顾客扫码。
餐饮行业竞争激烈,扫码点餐作为一种信息化工具,不仅能提高经营效率,还能沉淀历史数据。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接受这种变革,服务商也在不断优化技术支持。希望本文的分享能为餐饮从业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