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数治湾区”数字治理创新案例揭晓
最近,2025年度“数治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治理创新案例遴选活动”结果正式公布,共评选出15件优秀案例和18件入围案例,还特别设置了一件特邀案例。这次活动由普华永道、中山大学数字治理研究中心、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所等多家机构联合主办,并得到了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机构的学术支持。
政企携手,推动城市治理数字化
根据《中华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数字化发展是未来的重要方向,尤其是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生态的建设。从今年1月开始,“数治湾区”活动通过公开征集、实地调研、专家评审等方式,挖掘了数十件创新案例,这些案例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城市和企业,展示了湾区在数字治理方面的丰富经验。
数字案例词云图:湾区数字治理的缩影
经过初步筛选,入围案例覆盖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城市和行政区。除了各级部门积极参与,大湾区企业也贡献了不少优秀案例。比如,广东推出的“粤省心”政务服务便民平台,整合了话务资源,为广州政务服务提供了大数据支持;广东应急管理厅建立的应急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应急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共享;江门鹤山工业城则落地了全省首个5+智慧园区,展示了智慧园区建设的成果。
社会治理在“元宇宙”中实现智慧化
从“让数据跑腿”和“协同共治”两个关键理念出发,湾区在数字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广州在行政审批改革方面走在全国前列,黄埔区推出的行政审批全流程阳光查系统,提升了政务服务的透明度。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税务局通过“数据+规则”实现了精准税务征管服务,为港澳人士提供了便利的税费缴纳服务。
数字孪生技术助力城市管理
电子化平台和大数据的应用让政务服务更加高效,而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的“元宇宙”系统,正在推动城市管理、园区管理和应急管理等领域的“一网统管”。例如,海珠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将广州塔景区纳入“元宇宙”,实现了多部门联动管理。深圳盐田区政数局则通过打通多部门视频资源,打造了一体化的社会治理应用中台。
广州探索科技数字生态共建机制
为了鼓励数字生态的创新探索,本次遴选特别设置了“特邀案例”。广州市科学技术局的“广州科技大脑”项目,通过打通数据壁垒,构建了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共享机制,成为本年度“数治湾区”的特邀案例。该项目以“小智慧”理念为指引,实现了科技项目政策的“免申即享”,让“数据跑路”取代了“人员跑腿”。
未来展望:从“广州科技大脑”到“湾区科技大脑”
遴选委员会认为,“广州科技大脑”案例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它不仅推动了数字治理的技术革新,还探索了治理系统的重构。未来,这一模式有望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推广应用,成为湾区数字治理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助力决策和服务产业。
2025年度“数治湾区”优秀案例一览
本次评选共选出15件优秀案例,涵盖了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生态等多个领域。例如,广州南沙在全国首创了全球溯源体系,深圳罗湖加速推进了数字币试点工作,腾讯云建立了产业大数据和决策平台,原仓科技构建了数字区块链系统,江门鹤山落地了全省首个5+智慧园区等。
结语
2025年度“数治湾区”活动不仅展示了粤港澳大湾区在数字治理方面的创新成果,也为未来的数字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湾区将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生态建设方面继续领跑全国,推动城市治理的智慧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