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面世,我们该如何理性看待?
1月9日,微信小程序终于上线了。一时间,无数人都在吹捧微信即将再次改变世界。作为媒体人,我们需要的可能更多是反思,而不是一味地吹捧。
小程序的红利在哪里?
作为新生事物,小程序确实有红利,但这个红利并不是所谓的用户红利。小程序的红利在于“不用像公众和服务那样需要用户关注,用户使用小程序就等同于关注”。然而,这次的红利并非流量的红利。如果你做的小程序没人用,那它依然不会有人用。
创业者该如何应对?
对创业者来说,小程序仍然是一个获取用户的新渠道,所以肯定要尝试。但小程序的出现并不能完全改变当下的生态,以下是十点理由。
1. 小程序缺乏真正的入口
虽然在“发现”一栏里有小程序的入口,但这些用户关注的小程序却没有唤醒机制。也就是说,没办法给用户发送消息,用户使用了就走,这对者来说意义不大。
2. 小程序体验并不够好
相比服务,小程序的用户体验已经有了很大提升,但和原生应用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至少部分功能是缺失的。微信强调的是“轻”,所以不可能让小程序拥有原生应用一样的功能。例如,滴滴小程序就只能叫快车服务,这就不太好。
3. 者不会和微信一条心
微信想要链接一切,者提供的服务自然是重要组成部分。但所有者其实都想自己做平台,如果他们的用户全部都在微信体系下玩,那谁还能有商业模式呢?者更多是将小程序作为获取新用户的渠道,而不会投入所有精力。
4. 微信本质上是很封闭的
拿小程序这次的搜索体验来说,微信并不支持模糊化搜索。你想找到绝大多数小程序,必须知道这个小程序的实际名字。但腾讯自己家的“亲儿子”们却都可以,例如搜腾讯、滴滴之类的。这是我不看好小程序的关键所在。
5. 想从线下获取流量行不通
小程序的本质其实是微信流量增长放缓,然后希望从线下获取流量的抉择。但想要从线下获取流量的成本无疑太高了,所以微信想借助所有企业的能量。但关键问题是,如果我能推广二维码到用户面前,为什么推广的不是我的应用?
6. 小程序可能会是一种骚扰
对用户来说,小程序并不意味着就是好的。现在小程序是只要你使用就会关注,然后今天早上我莫名其妙地关注了一大堆没用的小程序。而当微信群中到处都是小程序时,这又是另一层面的骚扰了。
7. 小程序没办法从线上获取流量
小程序只能分享到微信群时被打开,或者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才能被发现。你没办法通过手机识别二维码关注别人的小程序,这意味着小程序没办法从线上获取流量。这对者来说其实有点鸡肋。而当小程序分享到微信群中,真的就能带来新用户?
8. 小程序的打开过程不一定简洁
微信认为小程序能够颠覆现有生态的关键在于,小程序用完即走,通过微信可以很快地访问。但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我需要查看实时公交。这个时候有两种选择:①打开相应的应用,然后查询。②打开微信,然后找到小程序一栏,再找到对应的小程序,再然后查询。哪种选择更方便,我想这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当然你可能会说,小程序不用下载。但不支持模糊搜索的小程序,我能找到吗?这很尴尬。
9. 小程序又是一个占内存的东西
小程序的出现,很多人说不用再安装任何应用了,可以大大节约手机的内存,因为小程序足够简单。但比较尴尬的是,当你关注了数十个小程序之后,微信所占的内存又增加了200MB。而不少安卓用户则反映,把小程序放到桌面之后,手机明显变卡顿了。
10. 我们其实应该理性看待小程序
上面这些理由当然只是简单地说了一下。小程序的出现还是能引起行业不小的震动,未来肯定也有通过小程序获得成功的者。但对大部分人来说,小程序确实只是众多选择之一。微信推出小程序并不是万能的,毕竟高频的应用们都想成为平台,低频的应用们可能被手机厂商推出的系统工具替代。
小程序的尴尬之处
最后我想说的是,小程序作为新生事物有机会,但对其来说比较尴尬的地方仍然是搜索和入口的问题。举个例子,这几天我去厦门旅游,看到路上有不少人在问怎么骑共享单车,这个时候可以说正适合小程序的应用场景,对他们来说并非是高频应用,适合用完就走。但小程序并不支持模糊化搜索,用户怎么通过微信找到这是一个问题?微信的设想是让用户扫描二维码直接访问,但如果一家的二维码能到目标用户面前,他们干嘛不让用户下载原生应用,而要去让用户通过访问小程序。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总结
小程序作为新生事物,确实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应当理性看待,既不盲目吹捧,也不全盘否定。未来,小程序或许会在某些领域取得成功,但对大多数者来说,它只是众多选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