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首场小程序教育公开课走进校园,编程学习新篇章开启

微信小程序教育创新合作示范基地正式揭牌

  11月10日上午,广州微信总部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开课。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的师生们现场展示了如何通过小程序编程进行高中数学建模学习,并分享了他们的学习成果。这场活动不仅标志着全国首场微信小程序教育的开讲,也意味着“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成功落地。活动现场还了揭牌仪式,广州第九十七中学正式成为微信创新合作示范基地。

数学建模+编程:同学们制作照生态园的实用小程序

  在活动中,第九十七中学的叶玉茵老师带领高一级数学建模小组的同学们,展示了他们运用数学建模和编程知识制作的微信小程序。过去一个多月里,同学们在老师、微信团队以及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志愿者的指导下,以“为学校生态园设计一个微信小程序”为任务,通过实地测量、探讨研究,将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最终为生态园的改造提供了设计方案,并制作出了实际可用的微信小程序。

  “我们组考虑到了每种植物不同的习性,设计了自动化浇水方案。”一位同学在汇报中说道。另一组同学则设计了连接湿度计的小程序,基于湿度数据提醒值日生及时给月季花浇水。每个小组的设计都各具特色,现场嘉宾纷纷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体验学生们的学习成果。

数字时代下的素养教育探索:在真实情境下开展综合性教学项目

  在人工智能和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的人才?新教材要求的项目式学习又该如何开展?这些问题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校长孔文韬表示,本次活动的启动不仅是教育创新成果的展示,也为高中学段以数学为核心的跨学科学习提供了新方向。

  “数学不只是算出考试题,而是要回归生活,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孔文韬提到,微信小程序课程是一个综合性的跨学科项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面对编程的挑战,还需要解决生物、数学、地理等多个学科的问题。

教育回归本质: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党委书记林黎华表示,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教学方式的变革要让教育回归其最初的本质——调动孩子们学习的内驱力和兴趣,引导他们从“爱学习”到“会学习”。她提到,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学生们以阳光、自信的态度投入学习生活,最终在短短一个月内产出了创意满满的产品。

小程序低门槛为编程教育提供更多可能性

  作为微信小程序生态负责人,于洪潇在活动中分享了他的思考:“为了应对未来的挑战,孩子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在他看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进步的关键。他希望,小程序的低门槛和快捷性能为编程教育提供更多可能性,帮助孩子们以更低的成本培养这些能力。

  通过这次活动,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的师生们不仅展示了他们在数学建模和编程方面的学习成果,也为未来的教育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 版权声明
THE END
分享